11月29日,“新閱讀·心聆聽”2018有聲閱讀生態(tài)大會在深圳舉行。廣東大音音像出版社、閱文集團、清湖集團、北京湛廬教育的有聲行業(yè)上游代表,咪咕數媒、喜馬拉雅FM、蜻蜓FM、十點讀書等有聲領域主力,以及科大訊飛、聽伴(原考拉FM)等渠道方均作為有聲閱讀領域主體被邀請。
于會發(fā)布了《2018中國有聲閱讀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據報告顯示,有聲閱讀用戶規(guī)模穩(wěn)定增長,進入應用成熟期,2018年9月較去年同期增長了77%,行業(yè)儼然一副利好期。
但就在有聲閱讀行業(yè)也一片狂歡之際,卻沒有看到本屬于全民性質的行業(yè),全基礎用戶數才剛剛過億,相當于普及率不及10%,其當下發(fā)展進程中也隱藏著危機。
有聲閱讀的興起:知識付費與版權意識下的飛輪效應
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ins)在起《從優(yōu)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書中曾經提到過飛輪效應:“無論最終的結果有多么偉大,從優(yōu)秀到卓越的轉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絕不是做對了某個奇跡事件最終就產生了指標,一定是不斷推動一個沉重的巨輪,一圈圈旋轉,最終終于產生突破,自己開始轉起來。”
在筆者看來,有聲閱讀能從期初階段的平淡,到突然的爆火正是飛輪效應下,由點點的量變引發(fā)的質變。
首先作為有聲閱讀的載體,智能移動終端與4G網絡的全面普及是有聲閱讀得以發(fā)展的前提。這二者發(fā)展下,培養(yǎng)了互聯(lián)網時代用戶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即隨時與隨地。
隨時迎合了當下互聯(lián)網時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與工作狀態(tài),用戶很難有相對完整、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這要求了時間上的碎片化,閱讀項目要能夠做到隨時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隨地則是打破了場景空間的局限,不再局限于圖書館、書房燈特定場景下的閱讀方式,智能終端與網絡賦予了閱讀多場景的不同體驗,“上班下班,茶余飯后”。
其次,用戶知識付費與版權意識的變革也為有聲閱讀增添助力。
知識付費的消費意識火爆
從2016年起,有聲閱讀隨著知識付費的大火迎來爆發(fā)期,3月千聊上線、5月知乎推出知乎live、值乎問答、5月分答APP上線、6月得到推出訂閱專欄、12月喜馬拉雅推出付費節(jié)目《好好說話》,這些內容大多都是以音頻為核心推廣的,極大地擴充了有聲閱讀的UGC內容。
據《中國共享經濟發(fā)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在過去的2017年中,有知識付費意愿的公眾人數暴漲了5倍,知識付費用戶達到近8000萬人??梢哉f當初的知識付費也稱的上一時風光無限,整個2017年社會都沉浸在一種“學習”的風潮,隨處可見新時代的中、青年們在地鐵上聽著廣播里的訂閱內容。
版權意識帶來的資本青睞
版權意識不僅發(fā)生在有聲閱讀行業(yè),視頻、音樂等等都受此沖擊。但無疑用戶版權意識的形成,對于有聲閱讀行業(y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視頻的盜版相對來說還有一定的門檻,但是對于閱讀來說文字盜版是最為簡單的,作為文字閱讀變體的有聲閱讀也深受荼毒。
而用戶版權意識的形成,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重視對閱讀內容版權的付費購買,這種價值不單單在于內容付費帶來的收益,還在于讓資本看到其中的利益,催動資本入局,迅速做大行業(yè)。
也正是在這多種因素驅使下,有聲閱讀行業(yè)的以從量變到質變,迅速在最近幾年炒熱、壯大,但在取得不錯成績的有聲閱讀,卻鮮有意識到野蠻生長過后,面臨的危機與潛在的競爭。
有聲閱讀的隱患:關于“視覺”的阿萊斯悖論
在過去,閱讀的行為一直是以“視覺”為核心的,整個閱讀行業(yè)在互聯(lián)網時期的發(fā)展進程,就是從紙質閱讀,到移動式的電子閱讀;從圖文式的傳統(tǒng)閱讀到音頻式的有聲閱讀。音頻的形式是有聲閱讀的根本,以解放視覺的形式獲得在地鐵、睡前等特定場景的支配權。
有聲閱讀的內容體系也大致分為兩種,一是以知識解讀、為核心的學習類內容,二是以為有聲讀物,聊天電臺為核心的娛樂類內容。
但2017年的10月,一篇名為《羅振宇騙局》掀起了一次全網對于知識付費欄目的大討論,一時間不少用戶重新審視自己選擇知識付費的起因與獲得成效,也為這個炒熱了的行業(yè)澆了一盆冷水。
根據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及發(fā)展趨勢分析》數據顯示,隨著用戶在使用知識付費產品的過程中間,對于內容的辨別和篩選能力的提升,即使是中上游內容方的在線知識付費產品平均復購率也僅為30%。
流失的這部分人群中,一小部分是因為可以從其他渠道免費獲得這部分知識,而更多流失的用戶群體則更多地是對內容的失望,或者說覺得這些訂閱內容沒有達到他們預期的成效。
也就是說,以主打知識學習體系的有聲閱讀內容如今處于下滑期,而在娛樂內容方面,有聲閱讀優(yōu)勢更加處于劣勢。而這種劣勢正是由以短視頻為首的娛樂項目的沖擊下,所帶來有關視覺的阿萊斯悖論。
1952年,法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里斯·阿萊斯作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對100人測試所設計的賭局:
賭局A:100%的機會得到100萬元。賭局B: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89%的機會得到100萬元,1%的機會什么也得不到。實驗結果:絕大多數人選擇A而不是B。即賭局A的期望值(100萬元)雖然小于賭局B的期望值(139萬元),但是A的效用值大于B的效用值。
然后阿萊使用新賭局對這些人繼續(xù)進行測試,賭局C:11%的機會得到100萬元,89%的機會什么也得不到。賭局D: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90%的機會什么也得不到。實驗結果:絕大多數人選擇D而非C。即賭局C的期望值(11萬元)小于賭局D的期望值(50萬元),而且C的效用值也小于D的效用值。
可以看出出現(xiàn)阿萊悖論的原因是確定性效應(人在決策時,對結果確定的現(xiàn)象過度重視)與期望值分析。
首先在確定性效應上,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對于多數用戶而言,能夠同時用視覺、聽覺進行的娛樂方式,要比單純的聽覺有吸引力。
其次在期望值分析上:前不久QuestMobile發(fā)布了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2018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整體用戶規(guī)模增幅繼續(xù)收窄,2018年上半年僅增長2000萬,但移動視頻行業(yè)滲透率超95%,短視頻行業(yè)用戶破5億,這意味著平均每2個互聯(lián)網用戶就有1人使用短視頻APP,其增長勢頭與用戶基數都遠超有聲閱讀。
也就是說,以解放雙眼迎來的自身優(yōu)勢,在娛樂方面卻輸給了需要用眼的短視頻,處在學習類內容與娛樂類內容雙向失守的有聲閱讀,需要冷靜下來尋找新的破冰點。
有聲閱讀的轉折:場景架構導向的內容演變
而在筆者看來,突破口還是在娛樂內容方面。知識類內容的流失屬于用戶習慣導向,從內容制作方來說很難改變,而娛樂內容方面則是由于競品的競爭性,屬于企業(yè)方可以尋找突破口的環(huán)節(jié)。
而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場景的不可替代性。
短視頻等其他娛樂方式雖然在諸如上班下班、茶余飯后等場景上與有聲閱讀重合,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并不具備優(yōu)勢,比如睡前和車載。
睡前場景
對于睡前場景而言,用戶需要關閉自己的視覺系統(tǒng),在先決條件上較短視頻等娛樂方式更為有利。
今年年初,艾瑞咨詢發(fā)布的《睡前音頻收聽場景報告》顯示,完全沒有睡眠問題的人僅有22%,而24%的網民都選擇在23:00后入睡。其中睡不著的原因有“難以放下手機”、“想睡睡不著”、“熬夜成習慣”等。而在這方面,有61%的網民都選擇收聽音樂或收聽音頻節(jié)目或音頻直播來改善睡眠。
這種情況最直觀的體現(xiàn)在近年來ASMR(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即“自發(fā)性知覺經絡反應”)系列音頻的升溫。類似這種通過特定聲音來引發(fā)刺激,誘導有睡眠問題的用戶進入睡眠狀態(tài)的音頻,是未來有聲閱讀內容方面的突破口之一。
車載場景
車輛駕駛的場景中,駕駛員的視覺需要集中注意用在觀察路況上,同樣也是有聲閱讀在先決條件上占盡優(yōu)勢的場景,而且這種場景在伴隨著車聯(lián)網的發(fā)展不斷升溫。
根據艾瑞最新發(fā)布的《中國網絡音頻全場景發(fā)展研究報告》顯示,在行車時,49.1%的音頻用戶會收聽音頻內容,車載音頻有較大的用戶使用基數。其中83.1的車載音頻用戶為中度及以上用戶,重度用戶占比最大,高達43.6%,已經具備了一些列的場景基礎。
而且有聲閱讀企業(yè)能夠在車載場景的變現(xiàn)方式也有很多,可以通過普通的內容輸出盈利,也可以選擇提前押注某一汽車品牌,以入住的形式進行內部音頻電臺、娛樂內容的壟斷式合作,搶占市場先機。
所以對于荔枝、蜻蜓、喜馬拉雅等有聲閱讀行業(yè)的領跑者來說,更多地內容創(chuàng)作、輸出方式,應該以基本的場景架構為導向,尋找到自己音頻形式不可替代的適用場景,再針對這些場景與用戶,進行特定的內容創(chuàng)作,才是兼顧當下,領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自媒體“翟菜花”,訂閱號:翟菜花,個人微信號zhaicaihua002,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