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chuàng)業(yè)頭條
  2. 創(chuàng)業(yè)經驗
  3. 正文

方洪波:美的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2021-01-27 09:08  來源:鮑躍忠新零售論壇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

  域名預訂/競價,好“米”不錯過

在新一期青騰《一問》欄目中,騰訊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是0跟1,而是廣度和深度的問題。美的集團作為家電巨頭也在逐漸深化數字化轉型的深度與企業(yè)價值鏈的廣度。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兼總裁認為,轉型就像一口氣,“一口氣突破了、頂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方洪波2012年躬身入局成為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作為美的的掌舵人,他正帶領美的走向時代臺前。他想向人們展示一個數字化的、與傳統(tǒng)家電風格迥異的美的。

傳統(tǒng)家電行業(yè)靠庫存拼銷售,與經銷商、供應商博弈價格差的時代已是過去式?,F在是線上線下拼效率,講究滿足用戶需求的時代。外部市場、環(huán)境等不確定性因素交錯,不順應時代做出改變,便無法生存。

美的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yè)之一,常年在空調、冰箱、洗衣機領域名列前茅。然而,這樣的標簽讓很多人對美的的全局認識有了偏差。事實上,美的是一家以數字化、智能化驅動的科技集團,擁有數字驅動的全價值鏈及柔性化智能制造能力。

在2012年美的集團上市之前,美的內部高度分權、離散化,業(yè)務體系間數據系統(tǒng)極度孤島化。為打破孤立、分散困境,美的拉開數字化轉型的序幕,定下“一個美的、一個系統(tǒng)、一個標準”變革決心。光是重構數字化轉型基礎,統(tǒng)一流程、IT系統(tǒng),數據標準,美的就用了三年。

在這之后,美的逐步從數字化1.0,進階到數字化2.0,以及正在進入到工業(yè)互聯網。期間,由硬件向軟件思維轉變,建立數字孿生的智能制造工廠,精細化管理柔性制造環(huán)節(jié),數字化驅動從用戶需求到服務端、線上線下統(tǒng)一、上游下游一致的全價值鏈。

在青騰最后一期的數字化轉型訪談節(jié)目《一問》中,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張小懿接受了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青騰教務長楊國安的訪談。在對話中,美的領導人講述了為何轉型、如何轉型以及如何契合時代機遇及挑戰(zhàn)做抉擇等一系列關鍵性轉型問題。

方洪波依舊堅信,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效率驅動、產品領先仍是指導信條。

在對話中,方洪波試圖向外界闡明數字化轉型的真正內涵:

數字化技術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技術,技術背后驅動的是整個企業(yè)的方方面面,是對全價值鏈的重構。

在楊國安看來,數字化轉型重在企業(yè)轉型的愿景與決心,關鍵人才跟領導人才的升級和配套缺一不可。

方洪波還講述了作為掌舵者面臨的挑戰(zhàn)與壓力,數字化轉型是一把手工程,要決斷決策、推動下去。而推動的難度好比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口氣,“有時候,一口氣突破了、頂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有時候沒有憋過去,又回到起點。”

每年考慮轉型數字化的投入時,便是他最艱難、最焦慮的時刻,數額大至每年投幾十億。“這項投資沒錯,但無法預知。焦慮就是未知。”

從過去到現在,從制造到智造,美的如何撥開數字化轉型的迷霧?

1 、廉價勞動力時代不再,效率驅動的家電行業(yè)如何變革?

楊國安:我們知道美的過去8年進行數字化跟智能化的轉型,取得很好的成果。開始的時候,我想倒推問一下,在2012年你成為美的集團的董事長時,為何下這么大的決心推動數字化跟智能化?

方洪波:回到當時,自身被逼的,你不得不做出數字化轉型的選擇。在2012年之前,美的已經是一個高度分權的組織,每一個事業(yè)部自成一體,以致于所有的信息系統(tǒng)高度離散化,缺乏一致性。所有信息都是孤島,不能集成,更不可能自動分享。

這是當時面臨的困境,于是我們做了一個重大選擇,將已經建立多年并穩(wěn)定運行的信息系統(tǒng)推倒重來。等于說,我們想要在一張白紙上重新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后來,外部提供了一個新機遇,我們最初認為數字化只是IT技術,但隨著數字化與企業(yè)發(fā)展的深化,我們在其中嘗到甜頭,并愿意為了嘗到更大的甜頭,做出更多的投入,對它的認知也逐漸深入。到今天此時此刻,我覺得數字化不再是一種技術,它牽涉到企業(yè)方方面面,整個全價值鏈。

全價值鏈有幾個方面:

第一是極大改變了美的的所有員工,包括合作伙伴、上游下游相關者以及與美的相關的人員,能夠采用符合時代趨勢的工作方式。用戶在手機上動手指就可以完成安裝程序,供應商在手機上也可以完成所有的交易、供貨等等,很多流程都發(fā)生了變化;

第二是極大改變了企業(yè)的運作效率。效率的提升直接改善現金周期,提高周轉效率,加快市場反應速度,縮短產品開發(fā)周期,提高盈利能力;

第三是改善了我們做生意的方法,或者稱為業(yè)務方法。通俗而言,做生意就是如何生產、開發(fā)產品,并將產品賣給零售商、用戶。這些過程變得更加扁平、快速。

更重要的是第四個方面的改變,即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現在正在發(fā)生,未來可能會更快。美的整個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會發(fā)生改變。商業(yè)模式包括如何根據需求,前瞻性地開發(fā)產品,柔性化地制造產品。在將來的某一天,隨著企業(yè)價值鏈高度的數字化,所有的流程、工作方法及業(yè)務模式都得到改變,加之智能化的推動,美的可能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楊國安:你覺得數字化轉型對于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家電企業(yè),能夠解決什么痛點?能夠帶來什么新的機遇?

張小懿:對于比較傳統(tǒng)的家電制造或家電企業(yè),行業(yè)內的很多企業(yè)都一樣,同樣面臨來自環(huán)境、市場等各方面的變化,不確定性因素非常多。

現在所有的一切都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家電的形態(tài)跟現在或未來我們想要的家電形態(tài)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銷售方式也完全不一樣,跟用戶打交道的方式也發(fā)生變化。我們現在面臨的環(huán)境已經跟原來的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因此我們必須變革,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夠發(fā)展得更好。

楊國安:數字化能夠讓產品更加智能化,讓整個銷售或者制造環(huán)節(jié)更加智能化,還是怎樣?

張小懿:產品本身的智能化越來越普遍了,大家不僅要用到硬件的功能,很多用戶交互、連接、內容及服務都用數字化手段附加上去。家電之外,汽車等其他行業(yè)也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如果我們還保守原來的產品形態(tài),可能用戶明年就不喜歡了,就不買產品了。所以,我們必須跟上,做好產品的數字化。

對于營銷、供應鏈各個方面,現在線上變得越來越快,線下也對效率要求越來越高,用戶的需求,市場的需求每天都在變,所以我們要緊貼市場需求,面對不確定性給體系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我們必須要用數字化手段才能夠應對。

楊國安:數字化轉型在美的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或者轉型中,主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張小懿:我們現在已經把「數字化轉型」提到非常核心的戰(zhàn)略中。今年(2020年),我們確定的核心戰(zhàn)略之一就是:全面數字化、全面智能化,我們要把全部的產品用軟件來定義,用內容增強用戶的服務,來改變我們的交互方式。我們所有涉及到全價值鏈的合作伙伴、供應商、銷售伙伴,都要用數字化支撐起來,用數據驅動業(yè)務運營。這是我們非常確定的戰(zhàn)略,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楊國安總結:美的在2012年下了很大決心做數字化轉型,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原因促成。美的過去成功的打法,在新時代已經不太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產品必須更具差異化,技術含量更高,所以當時提出產品領先,產品更智能化的想法。

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企業(yè)要以效率驅動,因此需要更加智能的制造過程。隨著訂單的碎片化,如何實現柔性生產制造是一方面。

現在很多來自智能家居及其他行業(yè)新興的競爭對手,很多行業(yè)的趨勢都是用軟件定義硬件,靠服務和內容做差異化。美的將來也要從硬變成軟。

2 、美的如何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

楊國安:美的的數字化轉型,是從2012年正式開始推動。能不能跟我們講一下,回顧過去8年的歷程,美的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在哪里?有沒有什么階段性的重點?

張小懿:2012年實際上的契機是美的集團上市,由原來較為分散的二級產業(yè)集團統(tǒng)一為一個集團,也帶來新的挑戰(zhàn),就是我們怎樣像一個集團一樣統(tǒng)一運營。

我們面臨很多挑戰(zhàn),就是流程不統(tǒng)一,管理方式不統(tǒng)一,數據不統(tǒng)一。對于家電領域來說,光IT系統(tǒng)就有100多套,大家也不統(tǒng)一,就沒法組成一個集團,沒法統(tǒng)一往前跑。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當時的戰(zhàn)略是:一個美的,一個體系,一個標準?;谶@個戰(zhàn)略,我們重構了所有的流程、IT系統(tǒng),統(tǒng)一數據的標準,這是我們數字化轉型的基礎。這個工作到2015年上半年才全部完成。

到了2015年,開始大談互聯網+要顛覆傳統(tǒng)行業(yè)。我們進行了公司里面的大討論,我們要做什么?當時定的戰(zhàn)略,要做“雙智”的戰(zhàn)略:智能產品,智能制造。我們就用這兩個方向,把我們所說的“加互聯網能力”用數字化轉型賦予到美的內部。比如建了智能制造的工廠,建了大數據平臺,把所有系統(tǒng)移動化。

到了2016年以后,我們業(yè)務發(fā)生了一個重大的變革,從以前層層分銷的模式,以產定銷的模式變成以銷定產。從原來的大訂單供應模式,變成了碎片化的訂單模式。面對不確定性,對交付的柔性與效率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那時候我們做了數字化2.0的轉變,支撐業(yè)務的轉型。同時我們也做了一個事情,用IT的術語來講,就是由結果管理型的系統(tǒng),變成了過程支撐型的系統(tǒng)。因為只有過程支持型才能夠把數據的效益給它放出來,用數據來驅動運營。

再往后的階段,我們就建了工業(yè)互聯網、全面數字化、全面智能化,產品的智能化功能,也在這些階段完成。

楊國安:經過8年的努力之后,能不能講一講,在不同的價值鏈環(huán)節(jié)里面,有沒有很突出的、跟以前有很大不同的,甚至完全不一樣的結果?能不能講幾個例子?

張小懿:整個的變革總結起來,由于不確定性太多,變化太快,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確定性的能力提升,用數字化轉型來構建。

楊國安:他們的使用習慣。比如說用戶如何使用產品,這個能不能幫助你們設計新的產品?

張小懿:我們現在已經有6000多萬的用戶跟我們的平臺上產生交互,包括美的家居的平臺、云平臺。我們有幾千萬的設備在用戶家里,每一天都跟我們上報數據。

我們把數據收集回來后,有專門的一個模塊,一個產品叫做大數據的企劃。他們就可以看到大量用戶使用過程的數據,他們對售后服務的反饋,在網上爬回來的用戶評論,根據這些與產品本身功能相關的、上報回來的脫敏數據,定義我們需要做什么產品,或者確定趨勢會是什么樣的。通過這些,企劃命中率提升很多。

楊國安:我知道你們做了南沙的一個試點,作為一個更加的智能化的制造試點,能不能講一講你們怎么實現南沙這個試點?現在南沙智能制造的試點跟傳統(tǒng)的制造有什么差別?

張小懿:像南沙這樣的工廠,美的建了6個,我們現在還有三十幾個工廠在推廣。南沙工程我們原來設計的產能是每個月30萬套(空調)。今年南沙已經做到了每個月90多萬套。工人數量還下降了,是3000多人。我上個月聽說他們已經到了2000多人,我們怎么做的?

實際上我剛才講過,前端訂單的碎片化,對后端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供應鏈能不能跟得上,計劃人員能不能跟得上?我們按照原來的計劃模式,靠系統(tǒng)加人工經驗來算,已經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重寫了整個的高級排程的系統(tǒng)(APS),這個系統(tǒng)能夠把訂單集約化,然后進行十幾層的一次性排查。

我們排程排出來的整個的協(xié)作,跑到我們供應鏈的云端去協(xié)作。不光美的內部協(xié)同,我們把核心的供應商全拉上來。他們要做什么?他們的生產情況,他們的品質情況,他們的物流情況,我們都在這個平臺上用數字化的手段全部透明化寫出去,讓他們也能知道美的訂單的情況,美的下的送貨指令,非常及時,都能看得到。我們也知道他的生產成本,這樣大家協(xié)作起來效率才能夠提升。

比如說工廠的入廠物流,我們現在從供應商發(fā)車開始,就能夠看到物流軌跡,包括紅綠燈。三公里范圍內,我們就自動幫他預約車位,到了工廠自動識別,指引卸貨,卸完貨直接走。貨卸在那里,剛好是下一班產線要用。所以我們不需要再經過一個入庫出庫這種移動的浪費,直接就到產線上。運營的精細化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實現。

柔性生產方面,我們有大量的工藝參數,用大數據平臺管理起來,用MES(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加SCADA(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平臺跟機臺連起來。這種柔性的效果在于,一臺也好,100臺也好,機臺、產線都能夠靈活應對。因為有系統(tǒng)的指引,系統(tǒng)的自動防錯,工人也不會說做錯、裝錯。我們也大量采用了 AI的一些技術去做質檢,做工藝的判斷。

最核心的是我們建立了南沙工廠的數據孿生能力,所有過程的數據都已經有了,而且是實時的、透明的,能夠看得到。

不僅透明,我們還可以基于大數據平臺做很多預測性的工作。如果異常發(fā)生了,工廠怎么應對?我們可以用很多模型去預測的。所有的異常,都可以數據找人,自動一層一層找班組長,比如說手表響一下,他兩分鐘之內要到那個地方去解決,然后到生產部長。這樣的運作模式,讓我們比較有自信、有確定性。供應鏈的柔性,加快對市場的快速反應,提升產品品質,這些所有的確定性能力,讓美的能夠應對市場上千變萬化的需求。

楊國安:我知道傳統(tǒng)的家電行業(yè)有一個需要處理的問題,就是經銷商、零售商、代理商的層級的問題,這中間,第一很多博弈。第二,庫存上往往這邊太多,那邊太少。能不能講一下,現在通過數字化科技跟我們的代理商、經銷商,現在的關系和互動的行為?

張小懿:您剛才提到的原來很多博弈,渠道層級很多,在現在這個環(huán)境里已經是存活不下去了。

因為線上的效率就在那,線上占比越來越高,且線上線下價格都是透明的。如果效率差距太大,沒有存活的空間,大家都存活不下去,包括美的,包括代理商,大家一樣,所以我們必須一起變革。

這幾年我們也花了很大力氣做線下渠道的變革。比如說我們改變了一盤貨的體系?,F在不需要去備庫存,都在安得的物流倉庫里面,你看到有貨賣,就行了。大家都來買這一盤貨,我們叫做一盤貨,這樣渠道庫存下降非常多,整一條鏈就集中到一盤貨,物流的效率也更高。

以前是一臺冰箱或者洗衣機,進出倉庫,產生大量的物流浪費?,F在不需要了,商品到了安得的倉庫之后,安得送裝一體化到用戶家里。

數字化的手段提升之后,經過變革,大家都在一個透明的環(huán)境里面做生意,現在大家的精力就是全部集中在,如何服務好用戶,如何賣好,如何市場營銷吸引用戶真正到店來體驗。

楊國安:能不能講講現在產品的研發(fā)端有沒有一些改變?

張小懿:我們產品這幾年的研發(fā)改變是很大的,剛才講了企劃的改變,現在我們內部也在大力推行的平臺化、標準化的改變。但最根本的一個改變就是,家電行業(yè)已經不再是硬件研發(fā)驅動的思路了?,F在研發(fā)大家想到的都是用戶使用的場景,基于用戶場景驅動研發(fā),比如空調在用戶的客廳,用戶是怎么使用的?不同時間段,不同人群,不同空間,空調怎樣用才能用得更好?

比如我們推的Air空間站,這個產品是 AI技術,數字化技術跟硬件相結合的典范,能夠根據用戶的習慣、環(huán)境或者用戶預設,把溫度、濕度、新風度、空氣過濾整個集成起來,統(tǒng)一調節(jié)用戶的空氣環(huán)境。

我們還對一些廚房產品,做了大量的內容工作,菜譜加設備的聯動。我們的菜譜跟別人的菜譜也不大一樣,區(qū)別在于我們的菜譜融入了烹飪曲線、營養(yǎng)健康曲線,能夠一鍵跟設備互動,用戶直接就能夠享受到結果。

楊國安:能不能復盤一下,美的在數字化階段取得一個不錯的結果,最主要的關鍵成功因素在哪里?

張小懿:成功關鍵因素在于,大家思維的改變,從方總開始把戰(zhàn)略定下來后,大家一致行動,都往這個方向走。數字化如果要單獨靠技術部門來推動,或者靠IT來做,實際上是產生不了效益的。

任何一個重大的轉型、數字化轉型,Sponsor(推進人)都是業(yè)務的領導,作為推進人,在業(yè)務是一把手,再加上IT數字化的團隊,大家一起做。

楊國安總結:美的的數字化轉型很有趣。原來整個系統(tǒng)很多東西都是連不起來,因此當時提出一個美的、一個系統(tǒng)、一個標準,解決過度分散的痛點。做了第一個階段的數字化后,發(fā)現能夠帶來很大的紅利,吃到甜頭了,有更多信心繼續(xù)往前走。

背后最核心的是高管團隊的認知不斷升級,對業(yè)務模式及未來及科技的發(fā)展有更深的認知。

我非常看好美的的數字化轉型,他們的學習能力是超強的,隨著未來科技的演變不斷變化,改變業(yè)務模式,持續(xù)推進數字化階段的發(fā)展。

我一直強調數字化轉型,不是0跟1,而是廣度和深度的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做得更深的,不管是與客戶的交互,還是與經銷商的合作,及制造環(huán)節(jié)、產品體驗等各方面,都是逐步深化的過程。

3 、轉型是一把手工程,美的如何讓組織從硬到軟?

楊國安:能不能具體講講,在轉型升級里,什么樣的人才是過去美的很缺乏的,但是在轉型過程,面向未來也是非常關鍵的人才。這些人才你怎么吸引呢?怎么保留?怎么融入?

方洪波:轉型本質上通俗的講,就是轉人。團隊結構不轉,思維不轉,知識結構不轉,能力不轉,那就是空談。

我們所有的高管都是在工業(yè)時代成長起來的,思維都是硬件思維,美的今天轉型就是一個,我在內部用一句通俗的話把它概括,為了讓大部分員工能理解,就是由硬到軟的過程。為此就需要大量軟件思維,現有的團隊,包括我,都需要改造自己的思維,來認知。

今天的數字化技術不僅要有懂先進的、各種數字化技術的人才、數字化思維的人才。不僅要懂數字化技術,還要懂傳統(tǒng)業(yè)務的結構,還要知道未來的業(yè)務結構,等于要對業(yè)務要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還要對未來的業(yè)務模式、方法有深刻的洞察力。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是極度緊缺的。

所以我們要大量的改造,基于現有的,不斷進行訓練改造思維。同時我們大量聘請外部的專家,甚至找一些第三方機構,吸引數字化技術人才。我們現在的思維就是,哪里有人才,我們就設到哪里去。我們在深圳設立了辦公室,在上海也有。

楊國安:你們的本來有很多是SBU(戰(zhàn)略業(yè)務單元)驅動的,高度授權、閉環(huán)。現在建立了很多橫的平臺,這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方洪波:以前美的的基因是高度分權,事業(yè)部制,效率非常好。在數字時代還沒有來臨之前,還有一個協(xié)同的問題,中國協(xié)同,海外協(xié)同就要犧牲一些。

但是現在隨著數據時代的變化,時代變化越來越快,美的需要高度快速反應,敏捷性、韌性,靈活性,這就是我們做不到的,所以現在我們慢慢正在做,正在轉型當中。

轉型的思路就是大平臺、小組織、小團體、小單元、小業(yè)務、小分隊。我們現在跟互聯網企業(yè)學習,后臺是高度的一致性,根據企業(yè)的數據、技術,追求敏捷。我們上面就是建兩個核心,一個業(yè)務中臺、一個技術部門,前方全是小的團隊,區(qū)域的、產品的、以某一個業(yè)務板塊劃分。

楊國安:你們公司內部有沒有一些做事方法,使文化發(fā)生改變?

方洪波:去年年底,我第一次在公司年會上提出,就是整個美的的企業(yè)理念。以前我們老講企業(yè)治理各個其他的要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要創(chuàng)新,現在企業(yè)的價值理念要轉型。

現在我們很清楚:要真正把人力資本這個概念貫徹在企業(yè)日常運作的每一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環(huán)境、工作的氛圍?,F在的年輕人,他們的追求跟上一代人的追求不一樣,他不再是為了生存,更多是為了自己,怎么樣追求真正的自己。所以我們怎么樣去在這個時候建立一個適合時代的文化,我們講的是叫互聯網公司的這種文化。

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時代的文化。你怎么去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個體,讓所有的人都在一個非常去中心化的、平等的環(huán)境工作、交流。

第二個是用戶直達,就是真正把用戶思維貫穿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這些都是企業(yè)價值理念在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的變化。

楊國安:在不斷的升級改變的過程里,對于美的的組織團隊,有沒有提出哪一方面新的要求或者挑戰(zhàn)?

方洪波:這個要求和挑戰(zhàn)可以說是無孔不入,企業(yè)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人都在面臨,從基層員工到董事長,上游下游,所有都是挑戰(zhàn)。

數字化轉型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不是某一個人,也不是IT部門,不是某一個業(yè)務單元,而是美的集團每一個部門,每一個業(yè)務單元,每一個人都要參與。

歸納起來,數字化挑戰(zhàn)。

首先是一把手要堅定地展現推動的決心和精力;

其次是整個全企業(yè)的所有資源、人力、維護都要投入進去參與轉型;

最后牽扯到整個價值鏈,不僅美的內部是個孤島,上游下游同樣,因為是全價值鏈的,所以挑戰(zhàn)難度很大。

楊國安:作為復盤的話,在整個轉型過程里面,你做過最艱難的決策是什么?最焦慮的是什么?

方洪波:現在最艱難、焦慮的決策,是轉型數字化的投入,當年搞632投20億,數字化每年都要投幾十億。每到這個時候,這種抉擇,很迷茫。

2017年之前我投一個東西,我知道投下去肯定沒錯,我投20億下去。以前根本就不會做工廠,我肯定不錯,這個工廠擺在那,土地廠房都在那。研發(fā)中心也沒有錯,以前搞632信息系統(tǒng)也沒有錯,就是看得見的痛點,明顯要解決的問題,非常清楚它一定有回報。

但在2017年的時候,我不知道這個投資對不對,因為看不見。

數字化都是隱形的東西,看不見。但事實上也是能看得見的。但是無法以肉眼去判斷,以經驗去判斷,甚至有時候你不知道這個方向在哪里,這是目前最大的困難。

楊國安:就是引領者的困惑,前面沒得跟,要自己探索。

方洪波:我有時候心里也在問,你往前走,到底往前走會怎么樣?它也是未知,這就是最大的焦慮。焦慮就是未知。

楊國安: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在整個數字化轉型里,你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

方洪波:我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推動、決策,不斷往前推。

楊國安:就讓大家愿意,全心全意的支持轉型。

方洪波:簡單的講,數字化的推動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一把手不推,永遠推不動。一把手想推,再大的困難也會解決。

有時候這個過程當中就是一口氣,一口氣突破了、頂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有時候沒有憋過去,又回到起點。

楊國安總結:美的的數字化轉型,核心就是有愿景與夢想,但關鍵在于,團隊能不能實現轉型。

我個人認為在組織能力配套里,核心還是關鍵人才。很多是領導人才,從方洪波開始,他在2012年接管集團的董事長,自己要看到未來的機遇跟挑戰(zhàn),如何影響高管團隊,不斷學習,往前推進。

我也知道他的執(zhí)委會很多都是新的,以前老的那些換了,全部都是最近幾年上來的年輕領導者帶領公司的轉型、發(fā)展。

核心人才在轉型過程里面很關鍵,既要懂業(yè)務、產品、技術的人,又要懂數字化的科技人才,這種橋梁性的人才,且綜合性的人才是最難發(fā)現的。

美的在內部是靠在做中學,在業(yè)務轉型里深入了解業(yè)務的痛點,以及思考如何用科技賦能業(yè)務。

一方面是內部培養(yǎng)人才,另一方面將硬變成軟,更加數字化。為了吸引人才,他們愿意為人才設點。美的內部的激勵文化工作氛圍,就是我們所謂的一國兩制,不是用傳統(tǒng)硬件制造業(yè)的模式或者文化激勵來管理。整個組織能力最核心的改變是,關鍵人才跟領導人才的升級和配套。

作者:鮑躍忠yz111246

文章來源:鮑躍忠新零售論壇(ID:byz_STU),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tWn1XHA28MzsoGsL78ppQ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

相關標簽
美的集團

相關文章

  • 業(yè)績持續(xù)改善,美的集團行穩(wěn)致遠

    五一前夕,白電巨頭美的集團發(fā)布了2022年年報及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過去并不順利的一年里,美的集團各大業(yè)務依然在迎風起航,市場地位十分穩(wěn)固。家電板塊中,美的包括家用空調、臺式泛微波、臺式烤箱、電暖器、電磁爐、電熱水壺等多個品類產品在國內線上與線下的市場份額均位列行業(yè)第一。美的B端業(yè)務

    標簽:
    美的集團
  • 劍指儲能熱管理市場,美的集團有何謀慮?

    儲能電池熱管理是保障儲能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高效運行的關鍵技術,也是儲能領域的一大痛點。近日,美的集團旗下的事業(yè)部之一美的樓宇科技,在上海制冷展上發(fā)布了其首個儲能液冷解決方案,進入大型儲能電池熱管理領域。該解決方案采用液冷技術路線,具有高效、節(jié)能、安全、可靠等優(yōu)勢,能夠適應各種復雜場景和極端環(huán)境,為鋰電

    標簽:
    美的集團
  • 對話美的孟濤:堅定踐行“數智融合”戰(zhàn)略,智慧建筑領域大有可為

    隨著《十四五數字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的穩(wěn)步推進,樓宇數字化、零碳化成為了建筑領域的輿論熱點。與此同時,去年中國的建筑行業(yè)也出現了一個熱詞“TRUE”,這個詞起源來自于一場樓宇科技領域的數字化峰會——樓宇科技TRUE大會。2023年2月23-24日,第二屆樓宇科技TRUE大會將在上海舉行。與第一屆盛會相比,

    標簽:
    美的集團
  • 美的“走高”

    “好勝”的美的與“要強”的COLMO

    標簽:
    美的集團
  • 試圖在家電、汽車芯片領域多點開花,美的底氣在哪?

    家電行業(yè)爭奪芯片“入場券”,美的造汽車芯片的底氣何在?

    標簽:
    美的集團
  • 黃金三原則,中國企業(yè)出海制勝之道

    近日,汽車對供應商的一則降本要求郵件流傳于網絡。該郵件稱,向該供應商所供貨產品提出降價需求,即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事件一出,群情嘩然,然而,這只是國內市場內卷的冰山一角。國內許多行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市場容量趨于飽和,企業(yè)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各種競爭手段,如價格戰(zhàn)、廣告戰(zhàn)、輿

  • 星巴克VS瑞幸,新王、舊王之爭給新CEO帶來哪些啟示

    “變化是生命的元素,求變是生命的力量”,馬克·吐溫曾這樣解釋生命。而商場上何嘗不是如此,正因為世異則事異,求變也是企業(yè)的常態(tài)。近日,星巴克官宣布萊恩·尼科爾(BrianNiccol)將于9月9日接替拉什曼·納拉辛漢(LaxmanNarasimhan)成為新的董事長兼CEO。換帥消息一經傳出后,股價迎

  • 寶問|吳聲:復制別人的路徑不如做獨特的自己

    訪談/崔大寶嘉賓/吳聲2017年至今,在每年立秋時節(jié),吳聲都會以獨立演講的方式,發(fā)布年度商業(yè)方法研究成果,解讀新物種案例,洞察中國商業(yè)過去一年的變化和挑戰(zhàn)。時間荏苒,一晃,吳聲年度演講“新物種爆炸·吳聲商業(yè)方法發(fā)布”已經走過8載春秋。吳聲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站在商業(yè)戰(zhàn)場的邊緣,觀察、揣摩、洞察每一個

  • 王通:掌握價值思維,到處都是商機

    價值思維是做知識付費的關鍵,理解客戶需求并提供有用的價值感是吸引客戶的關鍵。課程內容關鍵在于引發(fā)學員重視,簡單幾點,他們就可以收錢。

  • 每年只服務十幾位高凈值客戶,這個要求苛刻嗎?

    秦剛老師好:我在保險公司做了21年,別人的產品都是有形的,我的產品是無形的。我不知道這種無形的產品,如何嫁接互聯網去賣。我線下做的很好,但是我去年得了肺癌,有1年半沒有上班,等于是跟客戶脫節(jié)了。我現在一直做直播,一直做短視頻。我做短視頻和直播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證明自己還活著,還能為別人提供服務。后來

  • 任何一個小眾市場,都有足夠多的用戶等你挖掘

    秦剛老師:您好,我是圣媛,在北京。2006年我讀研的時候,進入體重管理這個行業(yè),當時是一家私營企業(yè)。2008年,美國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體重管理咨詢公司進入中國,我所在的私營企業(yè)被這家外企收購。我本人也進入這家外企,成為了它在中國的首批員工。它的瘦身理念更多是以生活習慣為主,用團體課程的方式進行干預。

  • 想掙大錢,一定要聚焦!做減法!學會拒絕!

    秦剛老師:您好。我是賣土豬的白雪公主,在山腳下和您連麥。我來自山西,本職工作是一個高中教師,為了幫助弟弟給農民工發(fā)工資,導致我負債97.3萬。從那之后,我過上了天天背債的日子。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的高中老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3000元,97萬的負債什么時候才能還完,我一個人的時候,經常偷偷地哭。后來,我

  • 早期賺錢的人,都做大健康了

    最近錄了幾個大健康創(chuàng)業(yè)的短視頻,發(fā)現有好幾個多年沒有聯系我的朋友,開始主動聯系我。這些朋友是在我做it網站的時候,他們在做it的經銷商,有賣it的配件,有賣it的原裝機等等。他們?yōu)槭裁绰撓滴遥亢芎唵?,因為他們現在也開始在大健康領域創(chuàng)業(yè),他們看到我開始講大健康創(chuàng)業(yè)的話題,非常的感興趣,開始主動聯系我。

  • 白楊SEO:為什么任何“創(chuàng)業(yè)”都要先找客戶需求?以自己大學真實故事舉例

    創(chuàng)業(yè),一般理解,狹義講是指創(chuàng)辦了個企業(yè),廣義是指創(chuàng)造一番事業(yè)。我之所以把“創(chuàng)業(yè)”加了個雙引號,除了上面狹義或者廣義之外,我覺得像個體工作室、個人IP、自由職業(yè)甚至線下各類路邊攤也可以算。當然絕大部分人不會同意,他們會認為這哪里是創(chuàng)業(yè),這就是生存。不管是理解成創(chuàng)業(yè),還是生存,為什么都要先找用戶需求?先

  • 38歲的中年人一定要創(chuàng)業(yè)

    關注盧松松,會經常給你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觀點。這是盧松松視頻號會員專區(qū)一位朋友的提問,我覺得中年人都可以看一看:松哥,你好,我在深圳,年齡38歲。我是從seo轉做銷售,工資不是很高,做的也很煎熬。目前這個行業(yè)屬于制造業(yè),非標定制加工。我在這個行業(yè)7年了,對行業(yè)比較了解,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但是這個行業(yè)屬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