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發(fā)布極狐阿爾法S后,華為又公布了一款新車“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一并公開的還有售價,兩驅版21.68萬,四驅版24.68萬,宣布將于5月批量交付。
“華為不造車,但我們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從這兩款新車來看,華為確實奉行了這一原則,在功能上華為更多體現在“智能駕駛座艙”、“車聯網系統(tǒng)”、“IoT設備控制”等方面,整體上更多作用于車輛“智能化”領域。
當然這只是華為“造車”的第一步,以后會不會更深入,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照這個趨勢來看華為在汽車上的動作,更像是IoT家庭場景的一個外延,比如華為此前發(fā)布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一種“華為不建房,但幫開發(fā)商建好房”的既視感呼之欲出。
為什么智能家居 沒有群雄爭霸?
從造智能手機到造車,哪里有風口,哪里就會有玩家。真要說起來,智能家居的發(fā)展歷程比智能手機還要早得多,但多年來智能家居的普及滲透以及品牌成績一直沒有巨大提升。至于原因,大概率還是些老問題,比如產品間的“孤島”、使用體驗的“碎片化”等等。
想不想解決這些問題?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從智能家居的三類玩家來看,即傳統(tǒng)家電品牌、互聯網公司和智能手機品牌,他們一直都企圖完成“市場一統(tǒng)”。但其實理解智能家居可以不那么復雜,智能家居的核心就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足夠豐富的硬件系統(tǒng),讓用戶所想即所用;另一方面就是足夠智能的軟件系統(tǒng),讓智能家居更加智能化。解決智能家居軟硬件問題,那些“孤島”、“碎片化”自然就不再是問題。
早兩年的一場“入口之爭”,算得上是一次典型的智能家居“軟硬件布局”之爭,各類玩家分頭發(fā)力,絡繹不絕。
其中,智能手機品牌企圖“將智能手機打造成控制終端”,一馬當先的像蘋果、谷歌憑借IOS、安卓兩大系統(tǒng)優(yōu)勢,直接衍生出了智能家居生態(tài)平臺,如HomeKit;國內方面華為、中興同樣開始打造平臺,廣邀各類家電品牌加入“聯盟”,雖然手機是目前智能家居產品主流的控制方式之一,但在廣大用戶看起來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對于智能家居智能化沒有實質上促進;
互聯網品牌則在尋求以“多入口”的方式打通智能家居的軟硬件一體化。彼時以BAX為代表的智能音箱風頭正盛,語音交互的模式看起來為智能家居打開了一片新的天空,這也被看成是彌補了智能手機觸控交互的“偽智能”。此后如智能門鎖、路由器也一度被視為“入口”切入點,一個從用戶進門開始以生物識別的方式喚起智能家居,另一個以wifi為通道成為整個智能家居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但問題在于這些互聯網企業(yè)在硬件領域的布局大都單一或垂直,無法構成一個深度覆蓋的硬件網絡。軟件控制方面以云端為主,對于網絡存在硬性要求,并不活絡;
家電品牌早期看似有些“隨波逐流”,手機也好、智能音箱也好,你們說了算,我們沒有平臺,不懂概念,但你們也不能空有架子沒有硬件啊,我們產品多大家一起玩。久而久之,一些家電品牌發(fā)現,即便加入他們所謂的“聯盟”但其實對于自身品牌銷量或智能家居定位的提升并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于是他們開始了“單干”,海爾是最具代表性的玩家,以U-home為系統(tǒng)平臺,又衍生出了“食聯網”、“衣聯網”等垂直玩法??雌饋恚柺亲顑?yōu)質的智能家居玩家,系統(tǒng)方面有U-home為支撐,加上繁多的家電硬件,恰如其分的滿足智能家居的兩個核心,但為何依舊沒能走到智能家居的統(tǒng)治地位?
從系統(tǒng)上看,海爾U-home依舊存在控制和連接兩方面問題,憑借“智家大腦”海爾讓智能家居實現了“自主感知”,完成了“智慧”化進程,這一點與華為相似,但云端控制的方式還是未能突破現有的行業(yè)模式,具備局限性;從硬件上看,家電企業(yè)其實很難實現全景突圍,海爾家電品類是多,在單個垂直賽道依靠某件家電或許能做到一定程度,但智能家居也并非只有家電,海爾的產品覆蓋還是不夠全。
現階段雖然還沒有一家企業(yè)能夠做到“軟硬兼具”,但這條路上已經開始出現領跑者,那就是小米與華為,一個在硬件上的超前布局,生態(tài)之龐大特別是一些小型產品的豐富,讓其他品牌實在難以超越;一個在軟件層面,特別是本地化主機布局后,在控制層面終于脫離網絡,算是打通了智能家居的“任督二脈”。
其他玩家想要超越,兩種方式其一硬件覆蓋上超過小米,其二比華為更快地推進本地化主機,無論哪種都太難,在華為、小米兩大玩家的把持下,其他智能家居玩家能做得或許只剩下“融入”,此前智能手機賽道的一超多強局面在智能家居領域可能不會上演。
生態(tài)鏈企業(yè)加持, 短期小米不敗
小米對待智能家居的戰(zhàn)略,就像當年在智能手機領域一樣,用兩個字形容就是“粗暴”,當年不是都說智能手機貴嗎?那我就做便宜;現在不是說智能家居,孤島林立嗎?那我就讓它沒有孤島。
不同于華為、百度、阿里等玩家,聯盟?不需要,小米自己的就是一個大聯盟,怎么做?造!缺什么我就造什么,當然不一定需要小米親自下場去造,畢竟生態(tài)鏈才是小米最大的王牌,而布局智能家居生態(tài)鏈也成為現如今小米最成功的策略之一。
小米進軍智能家居的契機很有意思,2013年小米即將發(fā)布一款新的路由器,但大量網易猜測是豆?jié){機,于是雷軍在微博上調侃說“如果大家這么喜歡,我們可以考慮做小米豆?jié){機。”
緊接著,比谷歌收購next還早一年,小米開始了孵化第一家生態(tài)鏈企業(yè)紫米,在去年小米10周年演講上,雷軍激動宣布小米孵化了100+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如果細數的話會發(fā)現,小米投資的企業(yè)數量已經超過300家,其中超過100家公司專注于研發(fā)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產品。
這也就是鑄就了小米智能家居生態(tài)的強大,比如云米是小米生態(tài)中大家電的支撐,從客廳場景的電視、空調、路由器到廚房中的煙機、冰箱、凈水器、洗碗機再到衛(wèi)浴陽臺里的洗衣機、熱水器、智能馬桶等等;綠米、創(chuàng)米則承擔了小米在智能安防上的需求,產品主要是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網關、門窗傳感器、無線開關等;石頭科技專門業(yè)務是掃地機器人;智米則有加濕器、電暖器、空氣凈化器、智能馬桶蓋等產品;出行則有9號機器人,當然小米也親自下場造成了。
簡單概括就是小米智能家居生態(tài)已經基本覆蓋了現階段智能家居所有硬件領域,因為相對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和設計語言,只要你使用的是“小米全家桶”就不會出現不兼容的智能硬件。這一點是小米的競爭對手包括海爾、美的等所不具備的。
看起來,小米的生態(tài)鏈產業(yè)布局似乎毫無邏輯,東一下西一下,但小米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沒有什么就投資什么,以最大限度的覆蓋市場,截至去年小米IoT平臺已連接超過2.52億臺設備,進入超過5500萬家庭,穩(wěn)居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智能互聯平臺。
相對封閉的自建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小米帶去了幾點優(yōu)勢:首先就是將自己與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深度綁定,雙方關系是從扶持到深度合作,這種模式使小米占據著絕對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其次,在封閉環(huán)境下小米的邊界延伸將不會惠及競爭對手,“封閉”是對于雙方而言的,小米需要這些生態(tài)企業(yè),可這些生態(tài)企業(yè)其實也需要小米;最后,則是為消費市場建立一個“竹林效應”,從智能家居企業(yè)矩陣到智能家居產品矩陣,為小米建立起了極高的品牌忠誠度。
另外,就是以小米為核心搭建全屋智能相對便捷,要什么買什么,用什么裝什么,用戶選擇度大,且范圍也廣。強大的生態(tài)體系保障了其在智能家居賽道優(yōu)勢短期內沒人可以撼動,如若行業(yè)玩法不發(fā)生改變,小米則立于不敗。
但小米模式不是沒有弊端,因為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一家獨大,對于生態(tài)企業(yè)而言雖然產品銷量有保障,卻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比如石頭科技其綜合毛利率低于同行,這些企業(yè)借助于小米而發(fā)展壯大,同樣又面臨著對小米渠道依賴過重、毛利率太低的困境。所以這兩年不斷出現如石頭、華米這些品牌開始“去小米化”,開始推出獨立品牌,長期來看這對于小米生態(tài)系統(tǒng)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用戶體驗主導, 長期華為可期
生態(tài)方面相比小米,華為開放很多。也使得他們兩家在智能家居玩法模式上出現了較大異,特別今年前不久隨著華為“全新全屋智能解決方案”的推出,兩家之間的差異化被進一步放大。
具體的差異點“智能相對論”在《“全屋智能化”差異化對打,華為、小米誰能勝出?》已有展開敘述,而為什么看好“全屋智能”體系下華為的長期價值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華為的“入戶式全屋智能”模式使整個智能家居領域在智能化程度上邁出了一大步。 華為在芯片領域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且鴻蒙OS也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物聯網操作系統(tǒng)。這些優(yōu)勢使華為實現從底層通信、芯片控制、操作系統(tǒng)、智能產品的生態(tài)以及平臺等多領域進行融合,推動傳統(tǒng)的單品智能向全屋一體化智能演進,極大改善當下用戶的使用體驗。
第二,華為“全屋智能”或許將成為最理想的智能家居外延模式。 近兩年,智能家居行業(yè)與市場冰火兩重天,家庭場景下智能家居行業(yè)發(fā)展滯漲,而華為的“預裝模式”則能打破這一瓶頸,將智能家居帶入到酒店、公寓、園區(qū)甚至景點等諸多場景。截止目前,華為已經和中海地產、華潤置地、金茂集團、深業(yè)集團、萬科、龍湖、綠地、佳兆業(yè)等地產商展開合作,未來可能會出現大量自帶華為“全屋智能”的“毛坯房”。
第三,生態(tài)領域的開放則使得當下即便在硬件覆蓋方面華為不及小米,但并非不變 ,現階段華為也擁有超1000家品牌的生態(tài)聯盟,秉持開放性的態(tài)度使華為系統(tǒng)沒有了品牌、型號限制,而且這種模式更有利于形成以華為系統(tǒng)為核心的中心化體系。
但由于短期內華為模式難以全面鋪開,就難免會遇到一個問題,如果對手也采用“主機入戶”的模式怎么辦?華為基于wifi6和PLC的雙網絡系統(tǒng)沒有太高的壁壘,包括施耐德、西門子乃至海爾等品牌也都是個中好手,小米當然也可以走向本地化。
所以,此時華為要做的就是“比快”??焖賹崿F成本壓縮,從目前華為公布的兩套方案來看,99999元和149999若是在工程領域可以接受,但家庭場景下這個價格還是太高;快速實現“跑馬圈地”,在競爭對手還沒反應過來前與各大房地產開發(fā)商展開大規(guī)模、實質性的動作,建立起“錨定效應”;快速打通生態(tài)聯盟的覆蓋,雖然目前華為已經與大部分主流品牌完成連通卻還不夠,大量小型智能硬件同樣不可或缺。
在全面解決這些問題后,華為智能家居會真正實現“長期可期”。
總結
華為與小米在“全屋智能”軟硬件兩個領域的搶占先機,已經使他們遙遙領先,兩家的比拼也可能將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長期話題,如果需要選擇,你是選華為還是小米?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佘凱文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chuàng),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yè)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申請創(chuàng)業(yè)報道,分享創(chuàng)業(yè)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chuàng)業(yè)新機遇!